中国机械电子兵器船舶工业档案学会(以下简称学会)学会档案法规标准宣贯暨档案编研成果展示交流会议于2025年4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。来自机械、电子、兵器、船舶四大行业的档案部门负责人及档案工作者100余人参加了会议。会议由学会名誉理事长刘左、学会副理事长赵伟和学会专务委员李瑞杰分别主持。中央档案馆原副馆长、国家档案局原副局长付华,学会副理事长蔡万华等出席会议。 上午会议首先由中央档案馆原副馆长、国家档案局原副局长付华分享了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法律基础——<档案法><实施条例>有关规定的理解和贯彻》,他围绕《档案法》及《档案法实施条例》中档案信息化建设专章展开,阐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主体、电子档案资源建设、利用及法律效力等方面的规定,强调了推进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。他指出,需明确政府和单位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责任,政府要纳入规划、提供保障、明确责任,单位需加强建设、保障安全、推进系统建设并符合相关规定。需对电子档案资源建设的移交、数字化、备份、数字档案馆建设做出规定,同时规范电子档案资源利用和明确法律效力,推动档案信息化发展。
随后北京量子伟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吴琼、北京世纪万茂科技有限公司黄学平、同略科技有限公司裴伟、上海涵妍档案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叶立青分别做了题为《DeepSeek技术下的电子档案管理升级 ——安全·高效·创新》《电子档案库房建设有关情况介绍》《建立保存数据资产的“数字档案袋”》《智能转型共创未来:AI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与创新发展》的报告。
下午会议首先由船舶档案馆卫新宏做了题为《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理论和实践》的报告,报告围绕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展开,船舶档案馆是船舶军工行业唯一的专业档案馆,在档案技术保护和编研开发方面成果丰硕。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具有研究性、政策性等特点,对企业意义重大,涵盖多种成果种类与理论基础。通过分享编研团队在选题、选材等编研流程中的经验,展示了《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档案工作报告》《镇馆之宝 —“长江” 舰历史底图档案》等众多编研成果,还开展了云展厅、微视频等创新实践。个人对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经验总结是人才培养、长期主义、勇于实践。
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档案馆邱紫新作题为《新时代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传承与创新》的报告。她介绍中国一汽及一汽档案馆概况,展示 90 项编研成果,阐述高位推动、协同共建等主要做法,说明成果在提升企业形象、支撑宣传等方面的应用,展望档案编研工作未来发展方向。
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侯悦作题为《传承历史记忆 讲好军工故事—关于档案编研工作创新探索的几点思考》的报告。她分享了28所档案工作情况,针对传统编研问题阐述从选题、团队建设到技术融合等多方面的创新做法,展示编研工作在传承文化、完善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成效并分享启示 。
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上海电控研究所彭奕初作题为《从“保管者”到“创作者”:档案编研的破圈思维和路径》的报告。她介绍了上海电控研究所概况,阐述档案编研需立足新时期重新认识工作内涵、价值和角色定位,提出从主动服务集聚资源、用好传播平台、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从“保管者”到“创作者”的转变。
合肥工业大学档案馆吴卫丰作题为《以档育人,以文化人---合肥工业大学档案馆编研工作实践与思考》的报告。他介绍了合肥工业大学及其档案馆的基本情况,分享档案编研工作从成立编研组到成果展示的实践过程,阐述编研工作在履行使命、打造品牌等方面的体会 。
上海泰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何安琪做了题为《数智赋能企业档案管理新思路》的报告。
最后,蔡万华副理事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。他肯定会议成效显著、凝聚发展共识,具体表现为国档局领导政策引领明确、会员单位经验交流深入、档案企业技术赋能凸显;结合时代要求明确机械电子兵器船舶工业档案工作方向,从政治建设、数字化转型、服务大局、能力建设、学会建设五个方面提出建议;最后表达对各方的感谢,呼吁将会议成果转化为行动,开创档案事业新局面,为国家建设作贡献。
在会场展示了部分学会第十三次档案编研成果获奖项目,与会代表进行了积极交流学习。